后两者,都是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小股营级部队,锐勇无敌是真,却怎奈人数太少,只能配合着主力打,无法独挡一面。
唯独岳飞建立并领导的背嵬军步兵方阵,才是真正战场上,步兵对抗骑兵的优秀典范。
这支部队才是主力级大部队,自问世以来,不但能在正面战场上硬钢数万金骑,甚至还能追着砍。后期在伪齐那里缴获了大量战马后,亦有八千精骑,步兵增至数万。
因此,严格来说,岳飞与才是古今战争史上,唯一完成以步“制”骑的不世名将!
在人数、装备、士气相同的情况下,没有动能的骑兵,真正面对面对砍,还不一定砍得过步兵,这点不用怀疑。
力量上,骑兵在马上,脚下无法借力,“静止”状态下的骑兵,其挥砍的力气,其实是要小于步兵的。
协调能力上,骑兵冲锋,若没有第一时间冲破步兵前排,此时,前面的骑兵再要想调转马头已是不可能,骑兵的小组配合没有步兵灵活,后面的骑兵速度又被阻隔停滞下来,再长的枪也无法隔着队友座下庞大的马匹,把前面举着长枪盾矛的敌兵给刺死。(当然月牙长戟不在此列。)
往往此时的伤亡比,骑兵还大于步兵。
这也是名将岳飞能够成名,真正的杀招之所在。他领导的背嵬军步兵方阵,经常上演步兵追着骑兵砍的名场面。
恐怕上下两千年,以冷兵器为主的军事史上,岳飞,是唯一一位能将以步制骑战术,运用的最好,战损比最低的一位神将!
他的部队才是真正做到了以步“制”骑,而不是以步“御”骑。
“十步一进、一步一结”这个方法一般人想不出来,也用不了。之前三弟提过一次,马泽宇当时惊骇莫名,反复推演数个昼夜后,方才惊呼:“我蹉,俺家这三弟,还真踏酿是个天才!”
若是别人说出这话,马泽宇大可不置可否,可三弟是谁?
那可是父亲亲口评的——“此子天生神勇,机巧好学,来日必可为军中万人敌也!”
且,事实上,除了武勇,三弟亦是天生的军事奇才,不需他人讲解,马泽宇家中所藏的几本兵法韬略,他一看便了。而且,这厮只凭前半段寥寥数行、三十几个字的敌我态势介绍,他便能在地上画出双方态势图,并准确推演出接下来的战争结果,马泽宇直接跳过后半段,翻到第二页一看,几乎全对。
更别说,堡内的布防图他只看一眼,就能将整个千户所的军事布防给推测出来,三弟属于生下来就会打仗的那种,军事天赋极高。
他是天生为战场而生的杀神,本是猛将之资的他,得遇马泽宇父子后,成长的天花板,亦是摸到了当世良将的高度,只要将来不嗝屁,来日的成长极限,或许还能更高。
马泽宇回想起这两年的痛苦,稍微得到了一点心理安慰。幸好幸好,在那无数个天雷滚滚的夜晚,无数次想要拿起枕头,闷死这厮的想法,幸好忍住了。(有实施过,炕塌了……)
当然,此等战术,真要实施的话,有三大难点。
——严整性、高超的战斗技巧、以及最关键的体力。
一是难以保证连续的步步为营步步结阵的过程中,队列的严整性和配合度还能严丝合缝,使敌方找不到破绽。
要知道,越是大规模聚集的部队,就算训练得再久,临敌时,主将传达给各级将领,各将领再传达给各级军官,这种命令的传达越是规模庞大,延迟性就越大。而且任何多兵种配合的大方阵,交战时,每一个变阵、追击、防御、固阵,收缩、张合等步骤,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,都会因庞大的人数效应而无限放大。
因此除了严格训练,以战养战锤炼士兵的战术素养和配合度以外,这种战术的实施,人数最好不要多,数千至万人最好。
二个。要想完成此战术,因为人数的限制,又是步步为营向着骑兵欺身前进,往往会被骑兵带着走,从而脱离大部队的支援半径,经常会陷入四面重围的处境,因此对于每名士兵个人的战斗技巧,是要求非常高的。
就算不都要求以一当十,也必须要优中选优,怕是这八万多人的辽西军团里,能符合条件的,也不过八九千人。这还是成军十年,年年御敌征战的部队,如果是普通的青壮中去挑选,怕是只能按3%到5%的比例来挑选。
三个,也是最重要的一个。如果以眼前这场仗为例,想要在这三百米的距离上,十步一营连续地欺身近敌,难度相当于后世的武装一公里。
如果想要逼骑兵丢掉势能,和你面对面的乒乒乓乓对砍,那最起码还得追击已经有所察觉正准备后撤的敌方缓慢运动单位,则至少要再前进一个三百米的队列身位,才能捕捉到敌兵的中军或者辎重后勤,让骑兵不得不为了保护前者和你贴脸近战,这又是相当于一个一公里,而且到了阵前搏杀之时,对于体力的消耗才是最大的,一番搏杀下来,就是一个三公里的消耗。
第一世的马泽宇,本身在大一的时候,是入伍参过军的。自问徒步五公里19分内,武装27分半,已经是高强度的训练中,历经三个半月新兵训练,紧接着,在下连后的第三个月,才跟上老兵的训练强度达到的。这种体力强度,已经是那个海拔高度的军区,在基层连队中都属于中上游的成绩,因此,才能被分到连队一班这个尖刀班。
可即使是这样,每周两栋徒步五公里,十天半月一次武装五公里,自己当了老兵还会逼逼赖赖,更别提一般人。
只有自己的副班长,在参加全师比武的考核前,才会每周加练两栋武装五公里加训,才能达到这样的身体负荷,而且他还是全团的体能标兵,是自己在连队里,一直“断断续续”崇拜的偶像。
往往真实的战场拼杀中,因为阵列前移,失去后援,很可能会遇到敌军的重围,往往要经历敌方数个轮次以上的疲扰冲锋。整整一天的体力消耗下来,难度不下于背着背囊挂着枪弹、水壶,一身负重数十斤的马拉松长跑。如若战事焦灼,往往第二天又要整上一回,这对于部队士兵的基础体能和营养要求,无疑是极高的。
古代生产力低下,生产生活及军事行动严重依赖人力,虽然古代人体力和耐力是要普遍强于后世人,但上述这种高强度的体力消耗,也不是一般的体力强健者负荷得起,因为营养跟不上。
某种程度上,这比数十挑一的难度,还要高很多。
这个时代,普通人饭都吃不饱,每年要饿死几十万人,其军事后勤水平,可想而知。行军打仗尚且食不饱腹、有一顿吃一顿,到哪去保证这样的营养条件去跟上士兵的体力消耗?
这才是马泽宇苦思的问题。
喜欢此间不客请大家收藏:(www.18xsorg.com)此间不客18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